清之源案例|開慧鎮板倉河人工濕地黑臭水體整治思慧湖水質提標工程
近年來從政府到居民對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加強,積極關注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和自然環境,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受污染水體水質環境。地方政府及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,對水環境的修復已逐漸納入各級政府、部門領導年度任期目標中,大大提高了項目實施的可行性。我司在在思慧湖水質提標項目中,利用成熟的水體修復技術改善湖體現有水質情況,真正做到水清草秀,助力開慧鎮打造國內鄉村旅游精品小鎮。
項目名稱:開慧鎮板倉河人工濕地黑臭水體整治思慧湖水質提標工程
工程地址:長沙市長沙縣開慧鎮
建設工期:30天
設計規模:開慧鎮思慧湖及周邊。
治理思路: 一區一策,針對人工湖將整個湖體分割成6個區域,根據各個區域的污染現狀分別制定方案。優化治理思路,平衡各個區域的實施方案,同時優化工程投入,保證治理目標的有效性。設計、施工、檢測組織協調,針對現有投入與實施方案,在實施過程中實時改進細節,做到分區施工,整體有效。
項目治理目標:消除現有水體的黑臭,基本恢復水體生態系統的正常循環。將已超標的污染物含量降到業主要求或更高。污染嚴重區域得到徹底治理,污染較輕區域得到有效改善環保驗收標準為高錳酸鉀指數、總P、氨氮三項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(GB3838-2002)五類水標準。
項目現狀:整體水質較差;點源污染集中,截污難度小;邊界條件簡單,人工湖起點進水單一;基本無外來水水源,湖內水動力極差;湖內生態系統功能微弱,水體富營養化嚴重;管網未進行整改之前,此段有污水管網泄露導致大量富含有機物的污水進入湖內形成黑臭;湖內水體長時間處于死水階段。
治理思路: 結合項目區現狀問題、項目治理目標,找到目標與現狀間存在的差距,在控源截污的前提下,以湖底清淤為重點,結合曝氣復氧技術,使湖體內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,水體氧化還原電位得到有效提升,水體自凈能力有所提升(非雨季、非養殖塘換水等,在截污徹底完成情況前提下),黑臭現象得以消除。
技術路線圖:
現場整體規劃:
施工順序安排:清理覆藻→清除底泥→水生植物種植、動物投放→設備安裝→水質調控并保持。
項目亮點:分區域治理,黑臭水體治理更加徹底。種植水生植物、投放水生動物完善水生態系統。修復并恢復水體的自凈能力。
項目意義:黑臭水體治理是人居環境改善的一項重要的內容,消除河湖黑臭、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,對保障城市人居健康、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。通過本項目的實施,思慧湖的周邊環境將得到極大的改善,村民的人居環境亦能得到極大的提升。